中環的名字已經令人覺得它是一個城市的市中心,而事實也是如此。
它那深水港口令它成為香港開埠的理想港口,讓它由一個荒蕪山邊變成一個繁華貿易港口。在二次大戰前被英國人名為“維多利亞”,它的名稱在港鐵的中環站於八十年代在此建成落成後被漸漸取代。有著濃厚的殖民歷史,中環不但為十九和現今的經濟中心,更是當年英政府部門的設位點。如今大多數辦公室和政府建築已搬到一旁的金鍾,以這兩個只有一站港鐵之差的地方可是這次深度遊的主角。如果步行夠快的話,以下我提議的行程只需三至四小時:
添馬公園
由中環海旁延伸到如供門一般的政府大樓,添馬公園和新政府大樓於2007年動工並在2011年十月落成。整整80%添馬址為公園綠色地帶,這個新政府建築概念為”開放,透明和現代化”。由金鐘站上天橋到政府大樓只需五分鐘,而添馬公園可是在寸金尺土的金鐘地帶難得一見的綠洲。
在公園內有不少現代雕像,而連接著中環海濱走廊的它可直望尖沙咀,不失為一個野餐休閒的好地方。
中環海濱走廊
雖然中環海濱走廊有不少部分還在建築中,可是正在尖沙咀海濱走廊對面的它可是有著不比對面差的風景。左邊是中環碼頭,右邊是香港會展,它比起尖沙咀的海濱走廊少人。源著走廊走可步行到中環碼頭。
中環碼頭
現今的中環碼頭是於五十年代建成的第三代,而它的白綠色調和近現代設計是由一名本地建築師設計。中環碼頭有十個碼頭,而由第七號碼頭出發到尖沙咀的天星小輪可是名譽全球的體驗。
如果你對香港海事有興趣,第八碼頭已改建為香港海事博物館。
利源東街
如果你將行源東街當成一條獨立的街看,那你不會覺得這條又窄又有雜貨買的街道有什麼特別。不過它可是位於中環市中心的一條市雜,和現代化高樓大廈等共存。它和你在香港其他地方找到的街邊市雜沒什麼不同,不過如果你像我一樣是一個冰茶愛好者,那有一間隱世的貢荼店在街旁一則。
砵典窄街
命名於香港第一任港督,砵典窄街又被稱為石板街。為什麼?它的特點為那斜斜的石級和一旁賣道具的店舖。它和中環半山扶手電梯平行而上兩條街,是個拍照好地方。
中環半山扶手電梯
作為全球最長戶外有蓋扶手電梯,中環半山扶手電梯建於1993年,原意是為了方便半山居民到中環並減輕該區交通。雖然它不但超出預算又沒有減輕交通,可是它成為了不少遊客熱衷遊覽地點。長800米並伸延135米,它直穿SoHo區。它應於2017年維修,所以有時間的話不坊快快去和這個第一代扶手電梯留影。
大館:前中環舊警署和維多利亞監獄
又統稱為前中環警署建築群,這個漂亮的十九世紀建築前身為軍營,不過在二戰後因人口劇增而令它快速擴建成警署,維多利亞監獄和中央法庭。在維修多年後它終於在2018年重開為大館。除了當年的二十世紀建築物有保留外還有博物館,餐廳和現代美術博物館:
嘉咸街壁畫
在Instagram上瘋傳的香港古舊建築壁畫位於SoHo區的嘉咸街,有著藍藍的天和色彩繽紛的中式高樓大廈,源著梯級而上。我不清楚到底是誰畫的,不過這可是這區最出名的街頭美術。
蘭桂坊
香港最出名的夜蒲地帶,蘭桂坊是一片有著多不勝數的酒巴和夜店的地方。它是不少打工仔歡樂時光的地點,更是無數遊客必去地方之一。不過你又知不知道在八十年代前它是一個小販地區呢? 基本上蘭桂坊每天也十分繁忙,不過在過時過節例如萬聖節時每加繁忙。
都爹利街石階及煤氣燈
一條建於十九世紀的花崗岩石階位於都爹利街的盡頭,而在石階的頂部和底部也各有兩個二十年代留下來的煤氣燈。像超越時空一樣的被保留下來,它們見證了整個香港街燈電力化,而街燈仍然會從晚上六時到早上六時亮起。
注:石梯因2018年九月颱風而受破壞
炮台里
炮台里可說是一條連接著無數歷史的路。由皇后大道中和雪廠街連接到花園道,它一路上會途經 政府合署西座,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遠望政府合署中座並完於聖約翰座堂。
炮台里的名源為這路的前身為美利軍營,在十九世紀時曾為英政府的總部。而在堆海前中環的海岸線也是在這前方。
聖約翰座堂
一座黃白色調的哥特式復興英國復興教堂, 聖約翰座堂建於十九世紀中,是香港五座大教堂之一也是遠東最古老的英國復興教堂。用料為灰泥和木,它被高樹和植物圍繞著,一點也不覺得它是在一條大馬路旁。在教堂前的小花園是一個紀念一戰的凱爾特十字石雕。
由聖約翰座堂去香港公園會經過山頂纜車,不過大多時都有很多人排隊。如果你想去山頂,可參下一下我的山頂攻畋。
香港公園
在添馬公園建成前,香港公園是中環金鐘的唯一一個綠洲。在1991年落成,香港公園佔地八公頃,用一個人工湖,溫室,奧林匹克廣場,茶具文物館和紅棉花婚姻註冊處。
香港公園原身為軍營和學校,而其中一座從那時候留下來的建築被改變成為紅棉花婚姻註冊處。有不少新人會選擇在這裏註冊並指婚紗相,而人工湖內的錦鯉魚也很受小朋友歡迎。
遮打花園
遊香港公園近人工湖的中段可由天橋步行至渣打花園。和上面提過的地方一樣,它被命名於一位英國殖民地時代的遮打爵士。此地前身為木球場,而雖然它最特別的地方就要算它見證過的歷史,例如中環落成和不少香港政治示威。
前立法會大樓和皇后像廣場
前立法會大樓,也就是現今的終審法院大樓,是一座新古典主意建築於1912年建成。在八十年代前為立法會大樓並被列為香港法家古蹟之一。
而皇后像廣場現況為六十年代改建成,名字源於在英國殖民地時期它擺放著英國皇室銅像。在二戰後其中兩個銅像並運回英國,而維多利亞女皇的銅就被搬到維多利亞公園。現在廣場上只剩下昃臣爵士的銅像。
值得一提的是此銅像被懷疑和六七十年代在皇后像廣場附近的失蹤案有關。所以你可以在銅像底部看到一些神秘三角形,是一名術士為封印銅像而留下的。而在封印以後也再沒有失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