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可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名勝古蹟。作為全球最大的寺廟群的它也是UNESCO世界遺產。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吳哥窟最出名,可是吳哥城(Angkor Thom)也包括在到吳哥古蹟區內,而兩者大多會被遊客以吳哥窟統稱。
在2017年三月吳哥窟的票價大大上升,不過這也阻擋不到前往見識一下吳哥窟遊客的熱情。在柬埔寨大大少少有數千上萬寺廟,而吳哥城內也有不少,那到底該花多少時間在這,而又要去看哪一個呢?以下我會盡力把所大有關吳哥窟的問題解答。
Contents
吳哥窟門票

在出發前往吳哥窟之前,記得要先買門票,因為售票的地方是不在出入口。我們在第一天早上去購票,雖然人不少可是它有很多售票處。你不需要你的旅遊證件,可是他們會為你拍一張照片放到票上。

吳哥窟有三組門票可選擇:
一天37USD
三天62USD (可在十天內使用)
七天72USD (可在一個月內使用)
在新的一天,查票員會在你的票上打孔。
12歲以下的小孩不需要購票,可是要出示旅遊證件。
地址:在Street 60 and Apsara Road 迴旋處東北。
營業時間:5:00-17:30 (同一日的票買要在當天使用,而在17:00後買的票可在第二天使用)
在吳哥窟多少天

想當然的,一天一定不夠在吳哥窟,吳哥城內逛遍想看的景點。個人認為最好應該是三天,不過我們只去了兩天。除非你真的十分喜歡高棉歷史又或是對寺廟建築有興趣,要不然炎熱的天氣和建築風格接近的寺廟會讓你在第二天已經感到看夠了。
吳哥窟衣著

在售票處和網頁上對參觀寺廟的遊客們有嚴格的規定。像是一定要把肩膀和膝蓋遮住,也不能坦胸露背。可是事實上,不少遊客也是穿著吊帶短褲,而他們只是在上吳哥窟最上一層時被阻撓。
當然這有可能是和當值的員工有關。所以我會建議你跟隨官方指南。
吳哥窟導遊

雖然是自由行去吳哥窟,可是你也可以聘請一個導遊。到底你是否需要一名導遊,那就視乎你對吳哥窟和高棉歷史有沒有興趣。而聘請導遊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他可以為你和司機溝通和安排接送。
值得一提的是司機和導遊是兩回事。如果你只是安排了司機,他是不會和你進入寺廟範圍的。
我們雖然聘請了一名導遊,可是他的英文不太好而且他的講說比wiki還差。不過我們八個女生租車和導遊兩天只需每人25美金,所以我們也有什麼好投訴。
如果你對吳哥窟的歷史和寺廟建築有太大的興趣,那我會在下面為每一個去過的寺廟作簡介。
如何前往吳哥窟
吳哥窟位於暹粒市北,而你有三種探索吳哥窟的方法:
最常見的選擇是租一輛tuk tuk,網上的人都說大概需20至25美金一天。
第二:租一輛的士或是麵包車。人多的話這會是最好的選擇,而有冷氣會讓你在去寺廟中間的時間特另好過,也避免了一路上沙塵滾滾。大多來價錢和租tuk tuk差不多,多人起來還便宜些。
最後一個我也不介紹去做的是踩自行車。先不逆一路上有很多車輛,而且天氣很熱,會很辛苦。
吳哥窟旅遊季節

吳哥窟一年四季也很多人,不過你應該避開中國大假期例如農曆新年,因為會有特地多國內遊客。而每年四月的當地新年潑水節也會特別多當地人,而在這兩個時間中間前後會好很多。
在一天內的時間來說,如果你能早起的話,在七時多去人會較少,而自然光也好適合拍照。時間容許的話,你還可以在下午先回酒店休息消暑再回去看日落。更不說在吳哥窟附近的餐廳也特別貴和不好吃。
寺廟開放時間:
吳哥窟:5:00-17:30
巴肯寺/ 巴肯山 (Phnom Bakheng)和 比粒寺/變身塔(Pre Rup) 5:00 – 19:00
其他寺廟: 7:30 – 17:30
吳哥窟兩天自由行程
出發前我寫下了我想去的寺廟的名字,可是我們的導遊並沒有參考過,而最後我們是去一些遊客們常去的寺廟,第一天在小圈,第二天在大圈。想知道小圈和大圈有什麼寺廟,可往下看~
吳哥窟第一天
我們一天早上就去了售票處買票,然後再到吳哥窟和吳哥城。如果你想看一下我們第一天的見聞,以下是我第一天的vlog(英文):
吳哥窟 Angkor Wat

相信大家對吳哥屈也不陌生。它由蘇利耶跋摩二世建於十二世紀,它是一座印度教石窟廟山,有一層比一層高的三層建築,也有5座高塔去代表印度教的神山須彌山。它可不是一座朝聖用廟,而是給皇帝住的宮殿。圍繞著它的城河和湖也是一大看點。它其不是像其他寺廟一樣是向東,而向西,有可能是當初皇帝想用它作墓。
之後它被後代皇帝改為佛教寺廟,而在泰國於十五世入侵時因首都遷去金邊而被遺棄。之後雖然不少當地人在一些日本朝聖者有到訪,不過是在十九世界在一個法國考古學家發現下它才走進世人的眼中。而Angkor Wat意思為廟城,也是由此而名。
它說是在吳哥古蹟中保留得最好,在第一層有instagram上常出現的一個走廊,可是在那牆上的刻畫才是主角。上面的都是有關印度教起源的故事。
[huge_it_gallery id=”5″]想上最上一層是要排隊小心上,而這也是我們見到唯一一個對衣著有要求的地方。它們好像有租長袍,可是最好自己有準備。而上落的樓梯很高很窄,行動不便又或是畏高的人要注意。
出去以後就會到出名的倒景湖,不過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大。
在出去之後會再經過城河,而在你到馬路前可有不是街邊檔。
吳哥城 Angkor Thom
吳哥城是由闍耶跋摩七世建成的一個新首都,我們司機在吳哥窟市集外接到我們後就出發到此。它在吳哥窟對北,在十二世紀時闍耶跋摩七世在擊敗入侵的占婆族(越南)後重建的皇城。Angkor Thom譯名為Great Ciy,也就是美好城市或是大城市的意思。雖然最近的一代為闍耶跋摩七世所建,可是該址早在第九世紀已經為皇室建寺廟宮殿用地,覆蓋9平方里。
巴戎寺(Bayon)

在吳哥城正中央,巴戎寺最出名的是對著你微笑的四面佛。在古時被稱Indrapattha。它作為闍耶跋摩七世的主廟是在吳哥城內最後落成的寺廟,也是唯一一個大乘佛教主廟。雖然之後的皇帝也有把它作小改變去迎合他們自己的宗教,像是增加圖書館或是內走廊等,可是它風格依舊。
[huge_it_gallery id=”6″]個人對這個廟很有好感,可能是因為廟內總共有216個笑面~
鬥象台 Terrace of the Elephants

離巴戎寺不遠的是皇宮,可惜由木造的建築早以在時間中腐爛,而鬥像台是剩下來的見證之一。曾經為國王的閱兵台,它以在台邊的大象雕像石柱而名。

我們的導遊說以前也會在這裏展開鬥像比賽,可是我在網上沒有找到相關資料,因此不清楚真實。
Triple K Restaurant
午餐是在附近的一間餐廳吃,不過味道和價錢十分一般,絕對不推介。帶我們來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導遊會有錢收或是有免費午餐。
塔布蘢寺/塔普倫寺(Ta Prohm)

對不熟悉吳哥窟和吳哥城的人來說,最常見到的會是塔布蘢寺的相片。為什麼?因為它是在盜墓者羅拉中出現的古樹廟。它是闍耶跋摩七世以他母親為般若經智慧女神Prajnaparamita形象而塑造的一個寺廟,於1186年落成。它的古名為
Rajavihara,意思是皇帝的寺廟,也是一座佛教廟。由於廟和樹既和藹又沒完全融入,造成了現今獨特的風貌,所以吸引眾多遊客而當地也沒有蓄意去維修,只是維護現象。
[huge_it_gallery id=”8″]它是除吳哥窟以外最多遊客的地方,想拍照的話有可能要排隊,請有心理準備和遵守秩序。
斑黛喀蒂寺(Banteay Kdei)

現在一個十世紀寺廟上,闍耶跋摩七世把它重建成一個佛教寺廟,正對皇家浴場。他們之前看過的寺廟很像,本身沒那麼特別,所以遊客較少。斑黛喀蒂的意思是堡壘一樣的房間,而寺廟內連貫著的房間也很適合這名字。
[huge_it_gallery id=”9″]變身塔 Pre Rup

和之前看的佛教寺廟不一樣,變身塔乃建於十世紀的皇室火化場。由羅貞陀羅跋摩二世建成的這一座寺廟用紅色的石頭,和吳哥屈一樣是印度教須彌山廟,有5座塔代表須彌山,是印度教中神明住的聖山。最底一層的兩座塔是火化用。火化象徵印度教善惡輪迴的意思,也是變身一說由來。而上面的三座塔是用來放置舍利子。
[huge_it_gallery id=”7”]不少人看日落會來變身塔,個人覺得看不到寺廟風景的日落和在任何其他地方看一樣,沒什麼特別。
第二天前往吳哥窟看日出
我們在早上午時已經出門口前往吳哥窟,準備在湖前看日出。

我們在5:20到吳哥窟門前,在我們到達時 (五時正開門)已有大批人馬已在湖邊準備看日出。所以想佔好位的要早到。也要記住在進去時你會被檢查門票,所以一定要預先買定。在用”縮骨功”以後我終於在前方找到一個位置,可是我的朋友們沒那麼好運。
柬埔寨雖然位於熱帶地區,日出每天應該差不多時間,可是你也應該早一天查看天氣預報。
[huge_it_gallery id=”10″]再等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太陽終於出來了,而在它出來以後人大多數都會四散,所以你要把握時間在湖邊沒人時拍照。時間也會是在6:11左右,太陽還沒有完全越過吳哥屈塔頂。不過在等待太陽出來的那一個小時真的是要靠耐心等候。
聖劍寺 (PREAH KHAN)

我們在7時多就前往聖劍寺,也是我在吳哥屈一程最喜歡的寺廟之一。它也是一座佛教廟,是闍耶跋摩七世紀念他父親並建在他戰勝戰占族之地上的廟宇。

我們是從北門進入,在柔和的早晨光線下過橋到入口,入口上有三個石雕塔,想知詳情可到Mr. Angkor那看,可是有關印度教神話。進去廟的門是會愈來愈闊但矮,為了令人彎腰示敬。而在廟正中原本是放著闍耶跋摩七世紀的石像,可是現在放的是一個佛塔。
[huge_it_gallery id=”15″]聖劍名字的由來是因為不少石像也手持石劍,而它的走廊和雕刻也很漂亮,是個拍照好地方。而在廟內也有一個奇特的兩層建築,可是用途就不清楚了。
涅盤寺/龍蟠寺 (Neak Pean)

在吳哥城中最獨特的一個寺廟,它名字直譯為纏繞的巨蛇,可是翻譯龍蛇也是Naga,所以中文譯名為涅盤寺/龍蟠寺。它獨特的地方不但止是因為他前身為草藥醫院,而是由獨木橋穿過湖在才到寺廟。我是在instagram上被這個湖的照片給人而堅持要去。

現在寺廟正在維修中,不過由正面你可以看到它是由四個小池圍繞著中間一個大池組成。每一個字代表不同的元素,而在內沐浴可以回復體內元素平衡,令你康復。
將軍廟/達松寺 (Ta Som)

我對將軍廟記憶最深刻是在它東門上生著一棵樹,還有那些微笑的四面佛。又是一座由闍耶跋摩七世興建的佛教寺廟,它是為了紀念和皇帝打仗驅趕佔婆族而逝世的一名將軍而建。
[huge_it_gallery id=”11″]它比其他寺廟體積較小而且也較少人,是個拍照的好地方。
東梅蓬寺(East Mebon)

和變身塔建築模式十分相似,東梅蓬寺是一個十世紀建成,原本是在儲水池中央的一座寺廟。現在儲水池已經乾旱,所以陸路就可到達。它比變身塔早建成,建築也比較保存得較好。
[huge_it_gallery id=”12″]除了它建築以外值得一看就是在一層和二層旁的大像石雕,不過請勿攀爬。
班提色瑪寺/班蒂色瑪寺 (Banteay Samre)

另一間令我記憶最深刻的寺廟,班提色瑪寺是一個和吳哥窟一樣建築風格的印度教廟宇,經歷兩代國王才建成。它的原本十分破舊,經歷過很多維護工作後才回覆今日面貌。我最喜歡的是在外圍,用紅色石頭建的迴廊,而主建築群和近場迴廊中間有的草地令人感到眼前一亮。感覺有點像亞洲版的劍橋。
[huge_it_gallery id=”14″]它的英文名字和女皇宮很像,不過不要把兩個混亂。
Parvis餐廳
我們在中午時到了在外圈的女皇宮,那當然要停下來吃飯了。
和前一天不一樣,這裡的食物都的不錯,而且也不是很貴。一個椰子要1.5USD,而主食的話魚好吃,可是雞一般。
而在餐廳一旁有一些對寺廟的簡介,對它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去看看。
女皇宮 (Banteay Srei)

雖然它的名字是女皇,可是這個比想像中小的廟可是和皇帝皇后完全沒有關係。它是一座供奉印度教濕婆的廟,是在十世紀由羅真陀羅拔摩二世的左右手在退休時建的廟。
它出名除了是那紅色的石頭外,還有因為那精緻的雕刻,每一個也有不同的故事。不過如果你不熟悉的話,那只會覺得都很像。中間的小寺廟我們不可以進去看,可是你可在外看著那些守護著它們的小石像。
[huge_it_gallery id=”13″]對印度教不熟悉的朋友也許會不知道在路上一旁的柱子是什麼—它們是liga,是男性器物,之前也會在其他寺廟中看到。哈哈。。。